在NBA的长河里,总有些名字在选秀现场像被塞进了角落的抽屉,等到灯光亮起时才发现里面藏着的是价值连城的宝藏。所谓“被低估的选秀”,并不是说他们当时就没有天赋,而是因为天花板被看走了、标签被错误贴上,或是球队需求错位,让他们在当时被忽视、被低估,后来却用实际表现狠狠打脸那些预判。本文走马灯式地把那些从二轮、末段甚至是未被选中的人带回人们视线,他们用实打实的成就回应了“你们真聪明吗?”这句话。为了让故事更有味道,我们将焦点放在那些后来成为球队中坚甚至传奇的名字上。
尼科拉·约基奇,2014年选秀第41位被掘金拿下。很多人可能在电视机前打着哈欠,觉得这位来自塞尔维亚的中锋身体对抗不足、运动性一般,难以在NBA站稳脚跟。但他用传球视野、篮球智商和逐年上升的进攻触觉,一点点撬开天花板,最终成为联盟的MVP和赛场上最难被定型的存在之一。他的正式定位从“二轮边缘的新秀”逐渐变成“全能中锋+传球大师”,让不少人后悔没在选秀日就翻盘买单。
克里斯托弗·德雷蒙德·格林,2012年以第35顺位进 *** 盟。初看他时,身高臂展和得分能力被普遍低估,外界更多关注他是否能挡住对位的尖兵,是否具备稳定的投射。结果他用防守范围、场上沟通和组织能力,一点点把勇士体系的骨架搭起来,成为球队的灵魂人物和多项全明星级别的防守端核心。他的出现,让“灰熊-勇士-冠军”的叙事线彻底改变,也让“二轮秀也有顶级价值”的认知变得更具说服力。
马努·吉诺比利,1999年在第57位被马刺选中。外界看他时也许只看到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角色球员,但他以灵活的脚步、超常的创造力和冷静的决断,在圣安东尼奥的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吉诺比利的冲击波不仅来自得分,更来自他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和对球队气质的塑造,帮助马刺实现了一系列冠军般的稳定性。被低估的并不是他在技术层面的突破,而是他在文化层面的影响力。
马龙·加索尔,2007年在第48顺位进入NBA。初来乍到时,很多人担心他在身体对抗和NBA强度下是否能适应,但他把防守覆盖面积、位置感和传球视野打磨成独特的“智商防守”体系,成为灰熊乃至全联盟防守端的重要支柱。随着年龄增长,他在球队化学反应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后来也在更高水平的竞争中稳步证明自己,成为防守端的稳定锚点和战术执行者。
鲁迪·戈贝尔,2013年以第27顺位进 *** 盟。初始阶段他在进攻端的威胁被质疑,更多的被看作是翻身防守和篮板的工具人。然而他的盖帽警报和防守覆盖范围逐步扩张,成为掘金笔记本中最稳定的防守端核心之一。戈贝尔以自我提升和对细节的执着打破了对“身高与臂展决定防守”的刻板印象,逐步赢得球队信任并在关键比赛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保罗·米尔萨普,2006年在第47顺位被选中。身材健壮、移动能力出色但初期曝光度有限的他,逐步靠稳定的中远投、灵活的空位跑位以及积极的防守态度,在多支球队撑起了前场的硬碰硬风格。米尔萨普的职业生涯充分印证了“耐心+稳定性+持续改进”这套公式:他不是一次性惊艳的火花,而是多年如一日的火炬接力。
博里斯·戴ewa,2003年在第21顺位被选中,他的职业生涯从表面看起来像是“角色球员”的典型,但他以多样的球风和对比赛节奏的把控,在篮下和外线之间穿梭,成为球队在组织和空间利用上的宝贵资产。戴ewa的脚步不算华丽,却始终处于正确的位置,用稳定性让球队的战术布置变得更为灵活与深邃。
丹尼斯·罗德曼,1986年选秀的第二轮末段被选中。很多时候他被贴上“狂人防守”的标签,然而正是这种“专注防守+篮板+极致的职业态度”让他成为NBA历史上更具影响力的防守球员之一。他的职业轨迹告诉人们:在合适的环境和体系里,一名特定角色的极致化可以带来跨时代的改变。
伊赛亚·托马斯,2011年以第60顺位被选中。你可能以为他只是个“候补控卫”,但他以超强的爆发力、顽强的得分能力和冠军级别的季后赛表现,成为绿军和冠军梦的关键推进器。托马斯的故事是一部从几乎被遗忘到成为团队核心的反转剧,向人们证明了“末位也能改变世界”的可能。
本·华莱士,1996年的选秀并未让他一帆风顺进入主流视野,甚至有一段时间他都不在球队计划中。直到他以防守和篮板的极限态度一步步走到前台,成为NBA历史上更具标志性的防守型大前锋之一。他的成功,是对“之一印象不定论”的有力反证。
杰里米·林,2010年在选秀中未被选中,成为“Linsanity”故事的主角。林在NBA舞台上证明了个人技术、拼搏精神和时机的结合可以打破童话般的边界。他用短暂的风光和持续的职业追求,写下了一个关于坚持的励志篇章。
弗雷德·范弗里特,2016年同样未被选中,后来在猛龙体系里逐步成长为后场核心之一,并带领球队夺得总冠军。这个名字让许多“没有被看见的潜力”的讨论有了现实的证据:低估的天赋也能翻盘成就非凡。
在这份名单上,除了上述光辉的例子,还有诸如保罗·米尔萨普、博里斯·戴ewa、丹尼斯·罗德曼等名字的多维度故事。每一段经历都在证明:选秀现场的判断并非决定命运的唯一钥匙,真正决定高度的是在场上的执行力、学习能力和对胜利的渴望。现在你再看一眼,那些被低估的二轮秀、末位选手和未被选中的人,是否也在用自己的方式 redefine 了“天赋”的定义?
这场关于“选秀被低估”的讨论,像是一场不停张扬的舞台剧:观众以为掌声会落在明星和高顺位身上,然而真正推动故事前进的,常常是那些悄无声息的名字。也许下一位被低估的球员正在你身边,他的身材、他的故事、他的投篮都可能在未来某个夜晚,让人惊呼:原来他早该被看见。你还记得哪一个曾经被低估而后来改变了联盟格局的名字?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各位火箭迷小伙伴们,是不是每天都在期待一场激动人心的火箭直播?今天可...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