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队员招弟(中国女排 招娣)

2023-04-13 5:30:42 生活指南 ssrunhua

老女排名将陈招娣,为祖国体坛做了哪些贡献?

中国女排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自上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是顶尖的国际球队。今天的中国女排依然会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

中国的灵魂女排就是郎平教练,从球员期到教练期。但在球员时期,中国女排的关键人物不仅仅是郎平还有陈招娣。

陈招娣:绝望的三郎太在“独臂”比赛中,中国女排“助推器”冲出亚洲

中国/克洛克-1/精神的创始人为国家赢得了无数荣誉

说到陈招娣,可能现在的球迷都不是很熟悉,但是一直关注排球的老球迷肯定很熟悉。陈招娣生于1955年,中国女排在七八十年代开始争夺世界冠军。陈招娣在这个时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国的功勋勇士女排。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女排先后获得亚锦赛、世界杯和亚运会冠军,陈招娣是球队的核心球员。

1972年,18岁的陈招娣先后进入杭州业余体校和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她才华出众,通过专业系统的实践,进步神速。1973年,陈招娣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4年,技术出众的陈招娣,自然进入八一女排,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很快,她就赢得了国家队的青睐。1976年,陈招娣被招入国家队训练。

陈招娣他们进国家队的时期就是中国女排崛起的时期。他们开始走出亚洲,决心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1977年中国/克洛克-1/获得世界杯第四名,1978年世锦赛第六名,亚运会亚军。在此期间,女排并没有显示出世界霸权的边缘。

幸运的是,当时的中国女排自上而下都有着顽强的斗志,发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久,中国女排在1979年亚锦赛上夺得亚锦赛冠军。从此,中国女排达到了巅峰。1981年,陈招娣被调任领队位置,同年世界杯,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变成教练

1982年,陈拍颂招娣率领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锦赛和亚运会冠军。中国女排开始确立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1983年,陈招娣开始逐渐转型。

陈招娣不仅排球技术娴熟,还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才。1983年成为“八一”女排副政委,为陈招娣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86年,陈招娣成为国家青年队主教练,晋升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继续当教练。

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女排精神

纵观陈招娣,排球生涯可以说非常成功,这一切都源于她的自律。女排、陈招娣的训槐升练后总是多练一点,也是在和自己较劲。除了刻苦训练,陈招娣顽强的战斗风格也是推动她成功的重要因素,她的“独臂”比赛故事至今回味无穷。

那是1978年,当陈招娣完成国家队训练任务,8月1日重返国家比赛时,陈招娣伤了左臂。1979年陈招娣征战亚冠,与一家日本俱乐部比赛。当她封网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她意外受伤,桡骨骨折。但是,背后还是有博弈的。经过两个月的自我修炼,陈招娣还没恢复就匆匆赶回来了。她用绷带袭明郑抬起左臂,单手完成了比赛。

陈招娣这体现了女排的精神和一个解放军顽强的作风。很多人说文艺兵和运动兵没有真正的军事精神,但是从陈招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作风。

后来有人问陈招娣什么是女排灵,陈招娣说这个:

“热爱事业,团结协作,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吃苦耐劳,永远坚持到最后一刻。个人实力不强,集体实力才是真正的强,为理想而努力!”

从陈招娣,的回答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运动员,为了成绩可以付出一切。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值得学习。

球场上,陈招娣充满技巧和激情。她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和带动队友。1981年世界杯,陈招娣因为抢到一个传球,不小心撞到队友,伤了腰。她没有选择结束,而是带着伤继续战斗。直到拿了冠军,陈招娣都痛得受不了。最后她依靠队友把她送上了领奖台。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陈招娣。

解放军也肯定了陈招娣。2006年,陈招娣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第一位女将军。其实在陈招娣因病被解除教练职务后,他担任过很多文职职务。陈招娣先后担任总政治部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治部副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对于这些任命和工作,陈招娣总是尽职尽责,很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我国也善待这位功勋运动员。

对于国家的奖项和爱情,陈招娣这样说:

“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着追求,当将军是军人的光荣梦想,那么现在,我的梦想真的实现了。然而,对我个人来说,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与疾病抗争,为逝去而遗憾

世事无常,但如此优秀的中国运动员却饱受病痛折磨。面对疾病,即使是像陈招娣这样强壮的男人,最终也是输了。2013年4月1日陈招娣病情突然恶化,医院进行了及时抢救,但最终未能保留陈招娣的生命。

对于陈招娣,业内人士都很后悔,国家排水管理中心这样评价:

陈招娣为中国女排夺得世界五连冠、传承“顽强拼搏”精神、形成中国女排“全面、快速、灵活、多变”的技战术特点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招娣同志是军队中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兵,她的英年早逝是国家排球界的一大损失。

纵观陈招娣,这是一个没有遗憾的辉煌人生。人生的意义不应该用时间来衡量,而应该用深度来衡量。毫无疑问,陈招娣亲手打造了女排精神,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女排精神。正是因为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女排才有了现在的世界地位。

女排队员的名单介绍是什么?

女排队员的名单介绍是:

1、王梦洁:

王梦洁,1995年11月14日出生于山东济南,王梦洁是山东女排主力自由人,曾入选过国青女腊禅排。2015年1月19日,新一届中国女排名单公布,王梦洁首次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队。2021年,王梦洁入选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排球项目运动员名单。

2、蔡雅倩:

蔡雅倩,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2017年U20国青重新组建,年仅19岁的蔡雅倩成为了国青队长,带领中国青年女排U20获得世青赛冠军。 2018年中国青年女排集训名单蔡雅倩入选。入选2019年中国女排集训名单。

3、朱婷:

朱婷,1994年11月29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13年正式入选郎平执教的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2015年女排世界杯山毕,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获冠军,朱婷首次获得三大赛MVP称号。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获奥运冠军,朱婷加冕里约奥运会女排MVP与最佳主攻。

4、高意:

高意,中国排球运动员,2016年入选中国国家青年女排的集训名单, 2019年入选中国女排集训名单。2018年9月23日,夺得第六届女排亚洲杯冠军。

5、栗垚:

栗垚,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曾经入选过U23国奥女排。2020年12月30日,首次入选国家女排2021年集训运动员逗局芹名单。 2022年2月,中国女排组织新一届国家队训练营71名入库运动员名单公布,栗垚在列。

中国女排队员招弟(中国女排 招娣)

陈招娣在女排打什么位置

在女排国家队里,陈招娣在队中担任二传和接应的位置,是中国女排的一位主力队员。陈招娣(1955~2013.04.01),女,浙江杭州人,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排球协会原顾问,中国前女排国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立一等功,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队中的核心队员,为中国女排1979年首获亚洲冠军,1981年首获世界杯冠军,1982年首获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晋升少将军衔。2013年4月1日下午,陈招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北京时间4月5日上午10点,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1]

中文名

陈招娣

外文名

Zhaodi Chen

国籍

中国

民族锋盯

籍贯

浙江绍兴人

出生日期

1955年

逝世日期

2013年04月01日银察和

毕业院校

北京体育大学

职业

女子排球运动员

主要成就

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队主力

曾立一等功

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3年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

2006年晋升少将军衔

第2届“世界杯”女没配子排球赛第4名

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所属球队

八一队

陈招娣:女排五连冠功臣,体育界第一个女将军,病逝触动郎平出山

2013年4月1日下午,北京市八宝山东礼堂召开了一场浩大的送别仪式——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顾问 陈招娣 ,因患癌症治疗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队员,曾获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的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她和 宋世雄 解说女排比赛,给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陈招娣是 体育 界在军队里第一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浙江杭州,她从小就表现出了突出的运动天赋,跑步、跳远、打球样样都行,是学校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1970年12月,浙江女排成立,年仅15岁的陈招娣进入浙江队,成为了一名排球运动员。

由于成绩突出,陈招娣在1971年被选调到北京 体育 学院青年集训队。当时陈招娣的球风非常顽强,敢打敢拼,很快在同龄球员中脱颖而出,先是被八一女子排球队选中,并最终于1976年被 袁伟民 选入国家女排。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重组不久的中国女排初入国际大赛,成绩并不算理想。主教练袁伟民为了提高成绩,对女排队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有一次训练结束后,袁伟民问队员们: “谁还想加练?”

但姑娘们一天训练下来,早已精疲力竭,没有人响应袁伟民的话。陈招娣心想: 那我就再练一会吧! 于是主动走了过去。

袁伟民规定的加练项目族轮,是让运动员先触碰场边的铁丝网,再跑到3米线做翻滚救球,再跑回来开始下一轮的救球……一共要接15个好球才算结束。

陈招娣头几个球还能勉强接住,但在接到第9个球时,她实在累伏举得跑不动了,这个球就没接住。此时袁伟民说: “你没接住,扣掉一个球!”

陈招娣有了情绪,后面的几个球也没接好,当第9个球从她眼前消失的时候,袁伟民说她的好球已经被扣完了,要求她重新开始。

陈招娣顿时来气了,她朝袁伟民吼道: “反正是我主动加练的,我不练了总行吧!” 说完她就往外走。

袁伟民也生气地吼道: “你想不练就不练?这是训练,又不是儿戏!你今天走了,明天第一个练你!”

陈招娣又转头回来,她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服气,她心想: 我一定要接起15个好球给教练看看!

袁伟民依旧不紧不慢地发球,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陈招娣的体力再次超支,她实在觉得受不了了,于是再次转身撤退,但走到门口时,她还是觉得不甘心,又第三次转身回到了训练场,终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接完了15个好球。

陈招娣的这个 “三进三出” 的故事,成为了女排精神的象征。当时在女排队伍里,她的年纪算是大的,队友们看她都能坚持下来,也就更加积极训练了。 这个故事后来还被写成文章《苦练》,入选了初中的语言课本。

陈招娣就这么经过苦练,成为了中国女排著名的二传手,她在球场上不仅单防能力出色,还与 陈亚琼 开创性地使用“双快”战术,正式拉开了排球运动在二、三号位战术配合创新的序幕。

1978年,陈招娣从国家队回八一队打全国甲级联缺穗碧赛,不慎左臂挠骨首次受伤。1979年6月,日本女排访华,与中国队打了一场比赛,陈招娣在比赛拦网时,被隔网而对的 奥岛圭子 大力扣中受伤部位,又导致挠骨断裂。

但两个月的全运会中,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带伤单手出战比赛,她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在1981年11月16日晚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上,陈招娣不慎在第三局扭伤了腰。尽管如此,她依旧拼命防守对方的进攻。中国队与日本队激烈鏖战2小时5分钟,最终成功地捧起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比赛结束后,陈招娣已经疼得无法站起,只好由队友背着上了领奖台,场景催人泪下。这个晚上,全国的观众都记住了“拼命三郎”陈招娣。

1982年,陈招娣又跟随女排夺得了世锦赛的冠军。1983年,陈招娣正式退役,并进入北京 体育 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她先后担任了八一女排领队兼教练、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等职务。

1986年夏,时任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的陈招娣带队到成都打比赛,在组织队员训练时,她经常感到恶心,还对同事抱怨: “四川的辣椒太辣了,把胃都辣坏了!”

同事提醒她说: “你该不会是有了吧?”

同事的话提醒了陈招娣,她赶紧去医院做了个检查,发现果然是怀孕了。但她的第一反应却是: 这个孩子不能要。因为她当时忙于事业,没有精力抚育孩子,但是如果去做流产手术,就要休息半个月,但她自己作为主教练,就要错过备战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了。最后她决定留下孩子,继续组织队员训练。

有一天,陈招娣正站在高台上为队员们掷球,此时领队冲了进来,对陈招娣吼道: “你给我下来!”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教练已经有了3个月的身孕了。

最终此次亚锦赛,中国青年女排取得了亚军,拿到了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的入场券。

正当陈招娣准备在自己的教练岗位上大展拳脚时,1988 年,她做了直肠癌手术,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排球教练的工作,挥别了排球场。

1989年初,陈招娣大病初愈,此时中国女排重新组队,国家体委有意借调她担任领队。此时海南省也想要她,并准备任命她为 文体厅副厅长 。当时陈招娣的爱人也在海南工作,如果她去海南,不仅有一个不错的工作,还能和爱人和女儿团聚,但她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回到国家队。

陈招娣回到女排以后,深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新时期运动队的思想工作,已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的做法,他要求自己多长几个心眼,凡事都从细微处养眼,她不仅和队员们一起训练、生活,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说笑和 娱乐 。就是在这种交流中,她掌握了队员的思想动态。

陈招娣和队员们熟悉了以后,觉得她们和80年代的老女排相比,缺少把排球运动当成一种事业的拼劲,于是她经常给队员们讲老女排的故事,队员们听了以后都很受鼓舞,纷纷表示自己要像老女排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

陈招娣带领这支女排先后取得了1989 年的世界杯第三名、1990 年的世锦赛亚军、1991年世界杯的冠军,但也经历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获得第7的低谷,后来她回忆起这次失败时曾说:“那感觉,就像是死过了一回。”

1993年,陈招娣回到军队系统工作,先后担任 总政文化 体育 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总部宣传部副部长 等职。

回到部队从事行政工作,对陈招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以前当运动员、教练、领队,主要是动,而现在坐机关,则是以静为主;以前只用管排球,现在则是排球、篮球、田径、游泳等项目都要管。 陈招娣比以前更忙了。

但陈招娣再次靠着自己的狠劲克服了这些困难,只要有解放军队的比赛,她就去看,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她就去向别人请教,尽管她闹出了一些笑话,但却很快熟悉了业务,从 “排球专家” 变成了 “杂家” 。

1995年10月,陈招娣随解放军代表团征战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夺得了13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第3。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推出后,陈招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任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

2006年,陈招娣因为工作突出,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 体育 界第一位女将军。对于将军的军衔,她曾说:“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着追求,当将军是士兵的光荣梦想的话,那么我现在真的是美梦成真了!”

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陈招娣一直觉得很亏欠家人,尤其是她的女儿 郭晨 。由于陈招娣经常要深入到各军区的体工队调研,没有空管孩子,郭晨从小就在寄宿学校上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逢陈招娣出差,就由同事把孩子领回家过周末。

但郭晨从小就很懂事,她在学校里喜欢帮助同学,经常被评为“十佳少年”,高考时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陈招娣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她和女儿的关系很好,她曾说: “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我从来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觉有些事情,她还是更喜欢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强行追问她。这也难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赖的谈话对象。”

2013年2月,陈招娣的癌症再次复发,不得不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尽管她积极配合治疗,但病情却一直反复,她经常疼痛难忍。 每当她疼的时候,女儿就让她咬自己的手,女儿说: “每当你咬我的时候,我知道你很难受,你咬我的力度,我能感觉到你有多痛,我不怕被你咬,只要你能坚强地挺过去,再疼我也忍着,加油!”

陈招娣住院期间,远在美国的 郎平 回国探望她,她看着昔日的队友躺在病床上,不禁泪如雨下。 陈招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谈自己的病情,而是和郎平交流新女排的训练战术,她希望郎平能够回国,继续为中国女排发光发热。

但奇迹没有出现,3月31日,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4月1日,陈招娣病逝,年仅58岁。

追悼会当天,老女排成员郎平、孙晋芳等人在老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陆续来到现场,与老队友再见最后一面。他们共同为陈招娣送上了一个花球,上面写着: “我们为你感到自豪,永远怀念你!”

当时的中国女排已经进入低谷期,女排内部曾有人提出希望邀请身处美国的郎平回国担任教练,但郎平本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有些犹豫,但和病重的陈招娣见面以后,她终于坚定了回国的念头。她说: “在中国女排最需要人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做点牺牲?”

最终郎平再度复出,她带领中国女排又创造了一个高峰,延续了女排的辉煌。相信陈招娣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些成绩,也会感到欣慰吧!

诗人臧克家曾在《有的人》里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招娣虽然离开了,但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她将成为中国 体育 永远的精神向导!

女排队员的名单介绍?

2021年世界女排联赛官网更新了中国女排15人的参赛名单:

主攻:朱婷、栗垚、张常宁、刘晓彤、李盈莹、刘晏含。

副攻:袁心玥、杨涵玉、王媛媛、颜妮。

接应:龚翔宇。

二传:姚迪、丁霞。

自由人:皮中林莉、王含春梦洁。

其他简介: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谈握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五度夺冠,共十度成为世界冠军(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