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大帝一世(弗拉基米尔大帝一世与嫂子结婚了吗)

2023-02-01 2:06:55 体育资讯 ssrunhua

"Очень хорошо" 是什么意思?

"Очень хорошо" 是什么意思?

Очень хорошо:非常好

出处:俄语

造句:

(1)虽然奶奶上了年岁,但记忆力依然非常好。

(2)这家超市门庭若市,生意非常好。

(3)夕阳照在她的脸庞上,红彤彤的,非常好看。

(4)弟弟对地上凸出的小土丘感到非常好奇。

(5)同学们对王老师的印象非常好。

(6)这里的社会治安非常好,已多年不见窃贼的踪迹了。

(7)姐姐的文笔非常好,她写的作文在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8)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大家的精神状态非常好。

(9)妈妈在汤里面放了很多小肉丁,熬出的汤非常好喝。

(10)姐姐的钢琴弹得非常好,引得窗外的路人纷纷侧耳倾听。

"∈"是什么意思?

属于

一般用于数学集合中/

"≡"是什么意思

数学中是恒等于的意思。

"马仔"是什么意思?"小马哥"又是什么意思?

马仔是指跟班或手下。

小马哥这个名字来自于80年代后期,周润发主演的系列电影《英雄本色》,其中周润发饰演的男主角就叫小马哥,当时在台湾很轰动

请问"公国"是什么意思? "大公"又是什么意思?

公国一般是以“公爵”为元首的国家;帝国是以“皇帝”为元首的国家。这是很好理解的,同类的也有“王国”。

公国的元首是大公,有点类似诸侯国,但不完全一样,公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帝国的元首是皇帝或国王,不包括公国 。

大公是公爵,但不是所有的公爵都被称了大公,只有皇子,公国元首这样的才被称了大公。

伊凡三世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在俄国历史上,被广泛称为大帝的有四位:弗拉基米尔一世(基辅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大公、彼得一世皇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其中伊凡三世是近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奠基者。正是在他统治的这一时期,俄罗斯完成了统一大业,莫斯科大公成为全俄罗斯大公。另外,伊凡三世还从覆灭的拜占庭那里承袭了东正教最高权力,此后,莫斯科大牧首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东正教世界的核心。伊凡还从拜占庭皇帝康斯坦丁十三那里继承了拜占庭双头鹰徽章,这个标志成为俄国皇室的专用标志和俄国国徽,直到现在仍在使用。总的说来,伊凡三世的贡献要比他为人熟知的孙子伊凡四世(雷帝)更大。

vb中的str=i"×"j"="i*j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str=i"×"j"="i*j

为str赋值,内容是

变数I内容 + ×(乘号) + 变数J的内容 + 等于号 + 变数I乘以变数J的结果

比如I是4,J是6 那么输出 4×6=24

"Like father,like son."是什么意思? "It's a piece of cake."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有其父必有其子,2、小菜一碟

请问"uncredited photos"是什么意思?"photo courtesy of Bruce Vedder"是什么意思?

photo courtesy of Bruce Vedder

是很常见的一句话,意思是

此照片承蒙 bruce vedder惠赠

或者 由bruce vedder赠送的照片

uncredited photos

意为 无归属之照片

"非同一般"是什么意思? "敌害"是什么意思?

非同一般:不同于一般情况或一般人

敌害:敌人制造的灾害、麻烦

(1)非同一般的学习,学习非同一般。

(2)应该说,秦陵的这一首创的确是非同一般,它与秦始皇帝酷爱这支曾为秦国统一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有关。

(3)小王和小李之间的交道非同一般。

(4)这两位大学生的姻缘非同一般,他们没有花前月下的幽情,而是南浦大桥的工程,将两人感情紧密相牵。

(5)能进入这个学院的都是些骥子龙文,非同一般。

(6)不用说,用小花结成挂饰的白色婚纱直径仍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7)随后,韦奇还成立了非同一般的恶灵中队,追捕各类帝国顽敌和军阀。

(8)掌握分寸是一种受珍视的理念,对英国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9)在这种情形下,棘手或非同一般的案件就可能得不到本应给予的注意,使案件审结畅通无阻的压力会盖过正确裁决案件的愿望。

(10)铁齿沙袋和铁齿狼头桩类似,用来表现平日练功非同一般。

(11)非同一般的人是精品;非同一般的事是新闻,非同一般的爱是经典,非同一般的日子是与周末的缘分,但愿你拥有更美好的周末!

(12)读者认为它确实对自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会再次购买精装版的漫画书。

(13)权力故事:黄如论先生的经历可非同一般,从福建到菲律宾,再回到大陆,曾在多个国家从事贸易。

(14)此事处置起来也非同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我看阿大人也有他的苦衷,想左右逢源,又要径情直遂,谈何容易。

(15)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天无名的远谋深算能力非同一般,这就是智慧所带来的好处。

"意怪"是什么意思?

这是南京方言,这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

通常的意思是恶心。

沙皇有几世?一世叫什么?

沙皇是俄罗斯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称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为止,俄国的统治者一直都称为沙皇。

俄罗斯总共有25代沙皇

弗拉基米尔一世的人物统治

早期统治

在弗拉基米尔一世奇统治时期,基辅罗斯政权稳定,国力强盛。他积极扩张国土。981年,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从波兰国王梅什科一世手中夺取了当时属于波兰的佩列梅什利等城镇,从而使罗斯国家的版图扩展到加利西亚地区。他继而进攻邻近的斯拉夫人和非斯拉夫人部落:982年打败维亚季奇人;983年征服居住在今立陶宛一带的雅特瓦吉人(属波罗的人部落);984年征服拉基米奇人。985年,他率领一支舰队去征服居住在卡马河沿岸地区的保加利亚人,沿途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弗拉基米尔一世在其所占领的地方安置自己的亲信,以避免地方豪强危及大公权势。但是他仍然给自己的众多儿子们安排了封地。这时的弗拉基米尔一世是一个典型的异教徒王公;他像其先辈一样实行一夫多妻制,娶了差不多800个妻妾。

基督教化

弗拉基米尔一世在留里克王朝诸大公中第一个注意到宗教的威力(亚罗波尔克对基督教有着个人偏爱,但他没有意识到宗教信仰的政治力量)。他的宗教政策是,尽可能使人民的信仰对大公政权有利。弗拉基米尔一世曾试图统合东斯拉夫人普遍信仰的多神教,下令搜集所有多神教诸神的神像,但没有成功。这时他意识到也许须要引入发展完善的外来宗教。在经过谨慎考虑之后,弗拉基米尔一世决定选择东正教为基辅罗斯的唯一宗教。

东正教的传入

关于东正教传入罗斯的过程,俄国编年史作者涅斯托尔有一个有趣的记载。大约在987年,经过与基辅的大贵族们(波雅尔)的商讨,弗拉基米尔一世决定向各邻国派出使节,看看哪种宗教是罗斯新信仰的最好选择。结果是非常有意思的。使节们报告说,他们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伏尔加河保加利亚人那里看不到欢乐,穆斯林全都愁眉苦脸;而且他们的宗教禁止饮酒和食用猪肉。在德意志,罗斯使节观察了基督教西方教会(这时,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没有彻底分裂),他们认为它的教堂和仪式不够富丽堂皇。最后在君士坦丁堡,弗拉基米尔的使者看到了拜占庭基督教会的华丽排场。东方教会壮观的建筑和庄严的礼拜仪式给这些使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他们报告说,“从来没有见过那样壮观美丽的事物...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描述它”。于是,弗弗拉基米尔一世选择了东正教。文献记载说弗拉基米尔一世还曾经接触过信奉犹太教的民族(可能是游牧的哈扎尔人)。他认为犹太教是一种软弱、失败的宗教,再也没有考虑过它。另据波斯和阿拉伯的史料,罗斯的使节曾到达呼罗珊,考察伊斯兰教的情况。

发展与拜占庭的关系

实际上,弗拉基米尔一世接受东正教的主要因素是谋求发展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从大公奥列格时代起,罗斯统治者就经常干涉拜占庭事务。与拜占庭帝国的贸易是各方面落后的基辅罗斯吸取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由于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企图利用罗斯的军事力量来帮助镇压帝国小亚细亚部分的叛乱,弗拉基米尔很容易与他结成同盟。为巩固这一联盟,弗拉基米尔一世表示希望与巴西尔二世的妹妹安娜结婚。从来没有一位拜占庭公主下嫁给一个野蛮民族的首领,即使是德意志和法国那些基督教君主的求婚也都被拒绝了。但是巴西尔二世急需弗拉基米尔一世的帮助,遂勉强地同意了这桩婚事,条件是弗拉基米尔必须成为基督教徒。可以想象,这个条件是弗拉基米尔一世非常乐意接受的。不过,双方的结盟并非一帆风顺。在小亚细亚的叛乱被平息后,巴西尔二世拒绝让弗拉基米尔与安娜结婚,于是弗拉基米尔占领了位于克里米亚的拜占庭城市赫尔松涅斯,迫使皇帝履行了联盟条款。大约在987年末或988年初,弗拉基米尔一世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并与安娜公主正式结婚。这时安娜27岁,弗拉基米尔大约30岁出头。他选择瓦西里为自己的教名,以对自己的姻兄巴西尔二世皇帝表示敬意(“瓦西里”是希腊语名字巴西尔的斯拉夫语读法)。在婚礼结束之后,他与妻子带着数名东正教教士及一些圣像和法器返回罗斯。

强行推行基督教

由于意识到宗教信仰对巩固封建制度的有利性,弗拉基米尔一世立刻开始强制推行基督教。他规定基督教(这里实际上是东正教)为罗斯的国教,命令人民必须信仰。在他回到基辅之后,便下令所有基辅市民在第聂伯河中接受拜占庭教士的洗礼,并把多神教的神像投入河中。很快在罗斯其它主要居民点也都发生了人民受洗、捣毁异教神像的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称为“罗斯受洗”。

后期统治

巩固基督教的地位

弗拉基米尔一世为在罗斯巩固基督教信仰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包括赠给教会大量土地、资产和权利。

在弗拉基米尔一世在位时代,许多教堂被建造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有989年以大公全年收入十分之一建造的什一教堂(后改名圣母升天教堂,毁于1240年)。他颁发了所谓“证明文书”给什一教堂的教士们,以确定教堂的收入和司法权,这一文件是后来制订《弗拉基米尔大公法典》的主要依据之一。当然,一夫多妻的异教习俗也遭到取缔。

对外战争

在成功地解决了宗教问题之后,弗拉基米尔一世的注意力转向基辅罗斯的主要敌对者波兰人和佩切涅格人。在10世纪90年代,与他们的战争是弗拉基米尔关心的主要问题。与波兰的战争于992年结束,波兰人承认了基辅罗斯对加利西亚地区的占领,后来在这里产生了几个重要的公国。为巩固和平,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的长子斯维亚托波尔克·弗拉基米罗维奇与波兰国王波列斯瓦夫一世之女结婚。但根据某些编年史资料记载,斯维亚托波尔克曾企图与其岳父结盟推翻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同时,弗拉基米尔一世集中力量在罗斯南部和西南部阻止佩切涅格人的侵扰,于988年沿奥谢特尔河、特鲁贝日河等河流修建了许多要塞。他还领导了一次对喀尔巴阡山脉地区白克罗地亚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的远征。

分封

弗拉基米尔一世把12个儿子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成为半独立的王公,每年必须向大公缴纳一定数额的银锭作为贡赋。在安娜去世后,他又一次结婚,有可能是和一位德国公主。

弗拉基米尔大帝一世(弗拉基米尔大帝一世与嫂子结婚了吗) 第1张

弗拉基米尔是什么意思

弗拉基米尔其实是一个名字,而不是姓。

在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上,弗拉基米尔不仅是一代伟人,更是如同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般的存在。

根据古代语言,弗拉基米尔的意思是“控制”,当然,因为斯拉夫语系并没有庞大的词汇库,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五个字也被引申出了征服、强悍的意思,如果换成咱们的习惯,那么弗拉基米尔作为名字,就和某刚、某强差不多。

事实上,在1000多年前,如今的东欧平原上是没有政权的,当地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斯拉夫人部落,依靠打猎为生。

有意思的是,虽说都是斯拉夫人,但这里基本上一个部落就是一个民族,很像我国上古时代的炎黄时期,不过,从公元9世纪开始,随着维京人的入侵,广袤的土地上终于出现了类似于奴隶制的政权。

维京人主要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是今天的挪威丹麦等国家,因为气候过于寒冷,海岸线蜿蜒,土地又十分贫瘠,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维京人也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当然,这样的生存方式也赋予了该民族崇尚武力,并且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公元8世纪中期,一些不甘屈居家乡的维京人踏上了寻找新聚集地的道路,在这其中,有一部分维京人选择了海运路线,他们首先就将目光放在了如今的英国。

虽说英国也是一个岛屿,本土民族凯尔特人也算是骁勇善战,但论打架斗狠,他们完全不是维京人的对手,所以在短短几十年间,维京人就抢占了英国的大部分土地,而在后来,他们又通过精湛的航海技术,入侵了地中海的一些地区。

不过,征战的目的永远是为了生存,所以在建立了一定的政权后,这一支维京人也安定了下来,并与当地民族展开了融合。

或许是航海技术欠佳,另一部分维京人选择了陆上路线,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离开后,他们一路向南,并最终发现了东欧平原。这些维京人哪里见过如此一望无际牛羊遍地的场景,所以,他们很快就做出决定,在东欧平原上安家。

彼时的东欧虽说没有政权,但各部落间也不是吃素的,很快,维京人就与斯拉夫人发生了冲突。和英国的凯尔特人相比,斯拉夫原住民因为成天打猎,所以战斗力更强,一开始,对入侵的维京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不过,短短几年后,他们大多却成为了对方的“刀下亡魂”。

单论打架,斯拉夫人确实是谁也没怕过,但问题是,他们一直习惯于部落生活,导致缺乏组织力,所以在具有军队意识的敌人面前,被逐一击破了。

而在时间来到9世纪后,在东欧平原生活了几十年的维京人,也与当地的斯拉夫人产生了融合,而当时出生的这批婴儿,便是如今俄罗斯、乌克兰等斯拉夫民族的正统祖先。

众所周知,无论是哪一种文明,在刚开始建立政权时都是奴隶制社会,也会产生很多贵族阶层,当然,贵族之间的斗争也一直伴随着这样的体制。

9世纪中期,一名生活在诺夫哥罗德的贵族落了魄,按理说,他将继承一片很大的土地,但无奈军事才能有限,所以在几年的斗争中,他败给了另一名贵族。面对这样的情况,该贵族想到了令他们惧怕的维京人,他随即一路北上,来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找了一个叫伊戈尔的人为他复仇。

然而,权力自古以来都是强者才能得到的,这名贵族怎么也没想到,伊戈尔不仅帮他报了仇,还顺手将南部很多国家都揍得鼻青脸肿。

他一路打到了如今的乌克兰境内,与此同时,在看到了水草丰美的东欧平原后,伊戈尔也决定就地安家,就这样,在9世纪末期,他率军攻下了如今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并建立了斯拉夫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将首都定名为基辅罗斯。

要知道,封建王朝的权力斗争向来无法避免,伊戈尔当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亚罗波尔克,主要继承基辅地区;老二叫奥列格,管理德列夫利安地区;老三叫弗拉基米尔,管理诺夫哥罗德地区。

在这其中,基辅地区显然是最富庶的,而诺夫哥罗德位于如今俄罗斯的西北部,土地里根本长不出庄稼,也正因如此,三弟弗拉基米尔一直都对父亲的安排抱有疑义。

十分巧合的是,伊戈尔建立政权没多久后就被刺杀身亡了,因为十分年轻的缘故,他并未立下遗嘱,所以三个儿子除了自己应当继承的土地,纷纷开始觊觎父亲的“遗产”。

三人展开了为期6年的争斗,不过和两位哥哥鲁莽的性格相比,弗拉基米尔在当时可谓是十分睿智,虽说兵力不占优势,他却总能利用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实力;另一方面,与傲慢的兄弟不同,弗拉基米尔十分谦虚,这就使得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拢了周边很多势力的支持。

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元980年,弗拉基米尔扫清了一切障碍,并最终成为了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即位的30多年间,他不仅出台了一系列利于民生的法律,还通过强硬的军事才能,向西收复了此前被波兰霸占的,加利西亚地区。

向南征服了突厥民族的堂兄弟,佩切涅格人,在极大地扩张了基辅罗斯的影响范围后,也让民众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其实从这点也能看出,斯拉夫人崇拜弗拉基米尔,与其军事才能是有很大关系的,要知道,血液中具有维京人基因的他们,自然对能征善战的领导人很有好感,不过,弗拉基米尔作为创造罗斯历史的伟人,靠的绝不仅是豪横的武力。

毕竟总有人比他能打,而他之所以能成为斯拉夫人的英雄,更重要的则是凭借清醒睿智的头脑,以及对国民的宽厚。从这个角度来看,虽说弗拉基米尔这个名字象征着控制与强悍,但对于斯拉夫人来说,他们或许更看重其中智慧的含义。

最出名的斯拉夫君主

在世界范围内曾经有着不少封建王朝,这些王朝中,有的君王在军事方面有着他们独特的天赋,带领将士们为国家开疆扩土,让本国的疆域达到顶峰。而有的君王更重视文治,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治理国家当中,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伟大的君王,所以小编在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俄罗斯历史上十大君王。

十、弗拉基米尔一世(基辅大公980—1015年)是蒙古人入侵之前最有作为的罗斯君主,对罗斯国家的版图、宗教、文化、法制等方面影响很大。他在位期间,攻打波兰和立陶宛,向西扩展了国土,并以个人威望加强了大公对全国的控制力。987年,弗拉基米尔应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的要求,帮助镇压了小亚细亚的暴乱,迫使巴西尔二世将其妹嫁给他。随后,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带领基辅臣民皈依基督教,成为罗斯第一位基督教君主,后来被俄国教会封为圣徒。罗斯所信奉的基督教同拜占庭一样,属东正教分支,从此开始,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的影响,后世拜占庭衰亡后,罗斯的统治者便以拜占庭的继承人自居,“沙皇”这个称号也源于拜占庭。

九、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45年3月10日—1894年11月1日),史称亚历山大三世(英语:Alexander II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七位,俄罗斯帝国第十三位皇帝(1881年3月13日—1894年11月1日在位),亚历山大二世次子。

其在位时期国内没有战争且和平稳定,是俄罗斯帝国后期最繁荣的时期,因此被称为”和平缔造者”。但他由于害怕被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圣彼得堡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故又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和“革命的俘虏”。

亚历山大三世对内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少数民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迫害犹太人。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均为日耳曼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斯拉夫化的进程。

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丹麦在普丹战争中败给普鲁士,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和威廉一世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产生反感。占领中亚,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

八、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史称亚历山大二世(英语:Alexander II),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855年3月2日-1881年3月13日在位)。

他是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他在任期间,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为俄罗斯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他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改革计划。

1858至1864年之间,通过与中国清朝签订《瑷珲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使中国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他还将远东总督府设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在1870年10月30日,利用普法战争和法国战败的有利时机,向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奥斯曼帝国等《巴黎和约》签字国发出通告,宣布《伦敦海峡公约》对俄罗斯在黑海禁止保有舰队的限制以及关于黑海中立化的条款失效,并在1871年的伦敦会议上将其正式推翻。

1877年-1878年俄罗斯赢得了第十次俄土战争,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但由于其他列强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6月柏林会议的调停,也使俄罗斯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

他对俄国革命运动仍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1874年之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刺杀沙皇。1881年3月13日他在圣彼得堡遭民意党(人民意志党) 成员刺杀身亡。

七、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俄语: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28日),史称伊凡四世(英语:Ivan IV),别称伊凡雷帝(俄语:Иван Грозный)、恐怖的伊凡(英语:Ivan the Terrible),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47年1月16日—1584年3月28日在位),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与其第二任妻子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

伊凡四世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激动,残忍,对贵族们镇压严厉。

六、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1440—1505年10月17日),莫斯科大公,在位时间1462-1505年。伊凡三世是使俄罗斯取得了独立的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大公国最终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彼尔姆、特维尔这几个俄罗斯公国,这几个公国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们多次征服过并向莫斯科公国臣服。

蒙古人的金帐汗国(1219—1502年)不久由于内斗而分裂成几个小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昔班尼国、克里米亚汗国)。1480年停止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从而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金帐汗国统治,并在1502年联合克里米亚汗国灭掉了金帐汗国。

五、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8位皇帝,也是罗曼诺夫王朝4位女皇帝的最后1位,生于公元1729年,是德国霍亨索伦王朝一个公国的公主,公元1745年嫁给还是皇储的彼得三世,公元1762年彼得三世继承帝位,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第7位皇帝,她随之成为皇后。仅仅过了半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勾结禁军发动兵变推翻并杀害彼得三世,随即继承帝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承从彼得大帝开始的统治成果,罗曼诺夫王朝发展到极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之一。鉴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伟大贡献,尊称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历史唯一一位被尊称大帝的女性君主。

四、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英语:Peter I),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是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1682年4月—1696年与伊凡五世共治)、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亲政,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欧洲化正规编制的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执政时期的政治改革。

三、伊丽莎白一世·彼得罗芙娜,史称伊丽莎白一世(英语:Elizabeth 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1741年12月6日—1762年1月5日在位),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个女儿。

伊丽莎白是沙皇彼得大帝(1682-1725年)的次长女,在她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列克谢于1718年去世后,她的父亲的后代经历了混乱的继承。王位先传给了她的母亲俄罗斯的凯瑟琳一世(1725-1727年),然后传给了她的侄子彼得二世,彼得二世于1730年去世,由伊丽莎白的大表姐安娜继承。安娜的幼年大侄子伊凡六世短暂执政后,伊丽莎白在军方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并宣布自己的侄子,也就是未来的彼得三世为继承人。

她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君主之一,因为她在位期间决定不处死一个人,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工程,并坚决反对普鲁士的政策。

在1741年因宫廷政变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布继承彼得一世的传统,废除了声名狼藉的内阁,恢复了俄罗斯元老院,并把权力集中于它。1762年病逝。

二、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俄文:Романов 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1629年3月9日—1676年1月29日),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位沙皇(1645年7月23日—1676年1月29日在位)。他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得到巩固,而且有了进一步加强。

一、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IПавлович;1777年12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史称亚历山大一世(英语:Alexander 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位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罗一世之子。

由于他在拿破仑战争中组建反法同盟击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复兴欧洲王室,从而被欧洲各国人民尊称为“欧洲的救世主”,加上其做为战后欧洲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故又被称为“神圣王”。

搜索

叶卡捷琳娜大帝

弗拉基米尔一世

俄国皇帝简史

沙俄帝国皇帝一览表

俄罗斯有多少个朝代

伊凡一世

俄国历史上有哪些人被称做大帝?

在俄国历史上,被广泛称为大帝的有四位:弗拉基米尔一世(基辅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大公、彼得一世皇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