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跳水队员*名单(中国跳水女队名单)

2023-01-03 2:33:03 体育资讯 ssrunhua

劳丽诗是怎么拿到2004年奥运会跳台*的?

劳丽诗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劳成干“个体”,母亲李凤美在家照顾小孩。他们对待孩子,总是全力支持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劳丽诗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他们也没有特别娇宠她。

劳丽诗最早来到跳水池边是5岁多的时候。那时,她的哥哥劳永毅在湛江市赤坎区业余体校学跳水,母亲每天把儿子送去体校训练时,由于没人照顾小丽诗,也把她给捎上,让她在儿童池玩。

在儿童池玩了几次之后,小丽诗就想去中池。在游泳池边,小丽诗被跳水训练的弹网吸引住了。趁体校的哥哥、姐姐们在跳台上训练的时候,小丽诗一个人溜上了网。奇怪,小丽诗在网上没有摔跤,还跳得很开心,业余体校的钟权生教练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的胆大、协调性好,认为是跳水的好苗子。1994年春,在钟权生教练的动员下,读学前班的劳丽诗加入了赤坎业余体校正式学跳水。

然而,劳丽诗的路并非一帆风顺。

开始,哥哥劳永毅被选送去广东省队集训,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谁知才练了一个多月,就被退回来了。劳成夫妇想,永毅学跳水学得那么好都上不去,丽诗又能怎样呢?李凤美对钟教练说,不想再带女儿来了。钟教练赶快做夫妇俩的思想工作,说丽诗的身体素质和水感比哥哥好,应该可以比哥哥练得更好。加上丽诗自己也想去练,李凤美也就继续送她去了。

而有一次,却是劳丽诗自己打了“退堂鼓”。劳丽诗长得比同龄人瘦小,特别是上小学后,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就要妈妈送去训练,练到七八点钟才能回家,十分辛苦。有一段时间,劳丽诗感冒了,停了一个多星期没练。病好后,小丽诗不肯去了。李凤美没有责怪她,而是和她商量:“当初学跳水是你自己想去的,现在怎么又放弃了?”劳丽诗说:“训练太辛苦了,下午别的同学一放学回家就可以做功课了,我还要练到天黑才回来做功课,太累了。”李凤美就对她说:“别的同学虽然没你那么辛苦,但你却能多学很多东西啊!”在妈妈劝导下,她又去了。

在湛江4年的训练,磨砺了劳丽诗的意志、斗志。

1997年,在为湛江市运会选人的市少儿跳水锦标赛中,劳丽诗恰好感冒发烧。那天风很大,吹得跳台上的劳丽诗瑟瑟发抖。李凤美看不下去了,叫她不要跳了,反正这次比赛又不是很重要。但劳丽诗坚持要跳,李凤美只好拿着大毛巾在池边等,劳丽诗一上岸,就赶紧跑过去抱住她。比赛一结束,李凤美马上带她去看病,一量体温,高烧39度。

随后的市运会,第一项是跳1米板,她排名第七。不服输的劳丽诗对妈妈说:“我在跳台比赛中一定要拿第一。”果然,在跳台比赛时,她拿了第一。

虽然要练跳水,但劳丽诗也不放弃学习,训练多苦也认真完成作业。她在湛江市六小读到三年级,成绩一直很好,还是副班长。

凭着坚强的意志、不服输的劲头,劳丽诗从市队跳到省队、国家队,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界崭露头角。

劳丽诗是1998年3月进省队的。八运会结束后,省队到湛江挑选苗子,相中了只有10岁多的劳丽诗。

在那一批选中的20个小队员中,劳丽诗的条件不算突出。因为赤坎区体校的条件限制,劳丽诗进行的只是业余训练,而且脚背、肩部都比较硬。进入省队后,小丽诗练得更刻苦了。一段时间后,她不仅调整了体形,以前的缺点通过拉练也得到很大的改进,技术上进步很快。

也许是爱学习的原因,劳丽诗虽然沉默少语,但却很爱思考。勤奋加上动脑筋,弥补了一些身体条件上的不足。在2001年的九运会中,名不见经传的劳丽诗一举夺得跳台双人*、单人第三名。这年年底,劳丽诗离家3年多了才第一次回家。而她参加专业训练的6年中,只回过家两次,每年的春节都是训练中度过。

2002年1月,劳丽诗入选国家队。这一年,是劳丽诗初露异彩的一年。这一年,她夺得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站女子10米跳台单人*,加拿大站10米跳台*,美国站10米跳台双人*,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亚军,世界杯跳水赛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釜山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单人*,一路摘金揽银。2003年,劳丽诗继续在澳大利亚站、中国站获得10米跳台单人、双人*,世锦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单人亚军。就差一块奥运*了,劳丽诗在心里暗暗较了劲,而家乡人民也把湛江奥运*“零的突破”寄托在她的身上。

跳台上,劳丽诗以其高难度的动作成为中国队内的“难度第一人”;跳台下,人们发现这个小姑娘特别沉着稳重,心理素质也很好。劳丽诗在向奥运会的目标前进着。

然而,这时的劳丽诗又面临跳水生涯的另一道“坎”。面对欧美选手高难度动作的冲击,中国跳水队的优势在削弱。而劳丽诗由于身体的发育,一些原来很容易做的动作,现在做起来不那么容易了,这也是女跳水队员普遍遇到的问题。随着身体的发育完全,就会出现体重增长而力量不足的现象,而体重的控制对跳台运动员更甚。

从2003年底开始,劳丽诗的状态下滑,在一系列的世界大赛中相继失手。临近奥运会,劳丽诗状态依旧不稳,今年四五月份的大奖赛加、美两站都没发挥好,回来之后,她心里特别焦急,训练时也练不好。后来领队和教练都跟她说,这是一个正常时期,到这个岁数的女孩子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劳丽诗恍然大悟,加强了力量的训练,慢慢地动作恢复好了一点,信心也随之增加,后面的训练也慢慢好起来。为了控制体重,这个特别爱吃的女孩,每天只吃一两顿饭。

在劳丽诗的低迷的时候,心急如焚的省队领导和教练们曾几次北上帮助丽诗“找问题”。省队的教练看完她的训练后当场对她说:丽诗你要做回你自己!你现在不是缺少实力,而是缺霸气和杀气。在教练们精心指导下,加上自己的刻苦训练,劳丽诗恢复了自己应有的自信和实力。

“过五关、斩六将”,劳丽诗终于站在奥运会的跳台上。

2004年8月16日,在诸神会聚的雅典,劳丽诗和队友李婷的10米跳台双人跳,象东方的飞天,象优美的诗篇,连雅典诸神都要赞叹了,被誉为“完美的一跳”,获得了10米双人跳台*。700万湛江人民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祝愿她再创佳绩。

100多个*!全红婵恩师教练造广东跳水王朝:揭秘连出奥运*

近日广东 体育 频道做了一期节目,揭秘跳水梦之队里的梦之队——广东跳水队。中国跳水队被誉为梦之队,而广东跳水队就是梦之队里的梦之队。东京奥运会上,谢思埸、全红婵和陈艾森都是广东出品的跳水队员,一共拿到3金1银。全运会上,广东跳水队拿到了6枚*。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广东跳水教母郑观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观志是中国跳水队里的明星,她和黄秀妮都是广东湛江出身的运动员。郑观志算是中国女子跳水运动的第一代明星。1964年青春 体育 片《女跳水队员》,说的是广东湛江跳水运动员的故事。故事原型是湛江跳水女运动员郑观志与黄秀妮。

郑观志在跳水运动员时代拿了100多个*,退役之后在广东跳水队当教练。她的得意门徒包括吴国村、胡恩勇、何威仪、凌海婵等人。

吴国村教练在今年6月去世了。今年全运会上,当广东跳水队男队和女队都站上了*领奖台,特意留下了宝贵的合影。陈艾森忍不住流下眼泪,他特意发文告慰恩师:“终于男女团一起站上全运会*领奖台,这是您的愿望,您看到了吗?我们做到了。”

吴国村在广东带出了奥运*劳丽诗、杨景辉、何冲、陈艾森。胡恩勇培养出了孙淑伟。现在何威仪也发力了,谢思埸和全红婵都是他的弟子。凌海婵是跳水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广东跳水队如今迎来*,她也功不可没。

郑观志见证了全红婵的崛起,全红婵夺冠当天,郑观志与何威仪、凌海婵一块观看了比赛,现场还有广东跳水队的队员们,也是郑观志的徒孙。

对于广东跳水成就王朝,奥运*层出不穷,郑观志表示:“我们的后备力量非常充足,全省有湛江、汕头、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10多个业余体校跳水队,源源不断向上层输送人才,这使我们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的基础。”

全红婵的成功,让广东跳水圈子里的热潮进一步高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跳水运动。未来的广东跳水队有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女跳水队员*名单(中国跳水女队名单) 第1张

功勋卓越!全红婵师祖曾培养出20位世界*,被称为广东跳水教母

众所周知,这次全运会广东队拿下了许多*,其中何威仪教练的爱徒全红婵和谢思埸就为队伍拿下了五枚*!实际上广东跳水队能够如此强大且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鼎盛的状态,为国家队狂输人才,主要也是因为郑观志名将,作为初代女跳水员的她在运动员时期多次夺金,退役后成为教练的她又培养出了许多世界*,而她的爱徒们也将这么责任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培养了新一代的**选手!

郑观志出生于1945年,当年12岁的郑观志主动拜师名教卢森堡,随后她也凭借着不俗的天赋成功进入了体校学习跳水。经过几年的奋斗后,郑观志也成为了我国第一批跳水运动员,并且还随队参加了各种世界赛事,其中1963年的第一届世界新兴力量运动会,郑观志就就携手队友黄秀妮站上了领奖台。

两人出色的表现还被当成原型拍成了电影“女跳水队员”,可见当时郑观志和队友黄秀妮在跳水坛的地位是多么的高!郑观志退役后就成为了广东队跳水总教练员,作为世界*的她开始在执教生涯中发光,先后培养出陈肖霞、吴国村、谭良德、胡佳等多位*选手。值得一提的是,郑观志的爱徒们退役后也走上了执教之路,胡恩勇 吴国村、凌海婵、何威仪等人都成为了广东跳水队的教练员。

在全红婵奥运会决赛时,现已70多高龄的郑观志教练也来到广东队,几代同堂一起见证全红婵的辉煌时刻!当时郑观志教练也和何威仪教练以及凌海婵教练合影,照片中何威仪和凌海婵教练将郑观志围在中间,三人都面对着镜头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除此之外郑观志教练也和徒子徒孙们拍了张大合影,几代同堂的盛况值得纪念!当看到全红婵顺利摘金时,郑观志也表示全红婵年纪小,本事不小!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