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的《晓年鉴》中,高晓松讲到了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马岛战争。
这场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卡兰群岛”)展开的海陆空联合作战,对参战两国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使得战胜国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威望大增,并一举助力其所在的保守党赢得了83年的普选。
1
收复马岛
只为转移阿根廷国内危机
在马岛战争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根廷都由军政府独裁统治。1981年,阿根廷国内矛盾重重:通货膨胀率高达60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达11.4%,薪资增长却只有19.2%,工人大规模罢工。
面对国内群众对政府的怨声载道,时任军政府*统治者的加尔铁里“灵机一动”,决定要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离英国有13000公里。同时,它距离阿根廷只有500公里,被阿根廷认为是自己的固有领土。
消息一出,阿根廷国内的舆论风向瞬间改变了。群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士兵们纷纷报名,要收复自家门口的马岛。原本的独裁将军加尔铁里成了深明大义的领导人, 甚至被誉为“全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成千上万人聚集在广场上,表达对总统加尔铁里的支持。
由于英国距离马岛太远,二战之后又元气大伤,因此对马岛的管辖也比较松散。于是,阿根廷出动航母舰载机、巡洋舰等猛攻马岛,很快便在1982年占领了只有200多名英兵驻守的马岛。
加尔铁里认定英国不会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和阿根廷争马岛,再加上阿根廷已经拥有航母,武器装备发达,自己的胜利似乎已近在咫尺。
2
日薄西山?
英国铁血宣战!
可惜,加尔铁里料错了。
1982年,英国时任首相是撒切尔夫人。这位行事果断、毫不退让的“铁娘子”,在得知福卡兰群岛被占领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宣布战斗,并迅速派遣了一支特混舰队远征南半球。
马岛战争开始了。
由于“二战”后的英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这次的铁血宣战使得英国士气大增,全都斗志昂扬地想要收回福卡兰群岛。甚至连伊丽莎白女王的次子安德鲁王子也加入了这场战役。他作为*号航空母舰上“海王”直升机的一名驾驶员,负责巡逻、协助疏散、运送、搜救等行动。
尽管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英国毕竟是从各种大风大浪中挺过来的,拥有完备的军工业,作战经验丰富。
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出动了仅有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和刚服役不久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还组织了皇家空军、皇家海军、陆军等奔赴战场,与此同时,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商船等也都迅速形成了完善的后勤体系。
相比之下,阿根廷只有空军比较能打,海军和陆军简直不堪一击。英军的核潜艇击沉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后,阿根廷的航母居然始终固守在港内没有出战。
而更可怕的是,阿根廷陆军中有不少新兵,意志力很不坚定,面对英军着陆后的进攻,竟有1万多人主动投降。
3
欧洲大国夹击下的阿根廷
尽管同大动干戈的英军相比,阿根廷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但可惜的是,英国毕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联邦的*,还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与美国、法国同属于北约阵营。
因此,除去阿根廷本身和英国的对战,马岛战争发展到最后,已经演变成了一场阿根廷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对阵。也就是,阿根廷面对的是欧洲大国的夹击。
加尔铁里由于自身反共的政策主张和美国交好,因此,占领马岛前他认为,美国即便不会帮助自己,也会保持中立。但他再次料想错了。当英国宣战后,美方便开始调用卫星,向英国传达他们探测出的情报。
同时,由于阿根廷本身并未建成完备的工业体系,作战使用的“超军旗”攻击机、“飞鱼”导弹等武器装备大多以进口为主。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使用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价值16亿美元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
但由于飞鱼导弹的储备数量不够,等到阿根廷再次向法国制造方订购时,法国在英方的施压下无情地拒绝了阿根廷,甚至还向英国提供了武器参数。
种种原因凑在一起,造成了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的惨败。
加尔铁里缺乏对国际局势的认真思考,仅出于转移国内矛盾的目的便占领了马岛,从而引发了马岛战争。同时,在拥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打输了马岛战争,阿根廷的种种表现都算得上是*的反面军事教材。
马岛战争也让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对自身的军事发展和国际处境进行反思,算得上影响深远。
击沉谢菲尔德号。
贝尔格拉诺军号遭击沉后两日的五月四日,皇家海军一艘42型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遭受飞鱼反舰导弹攻击。当时,该舰正作为雷达哨戒舰部署于英国特遣舰队之先头。当其为阿根廷海军海王星式海洋巡逻机捕捉后,两架部署在火地岛里约格兰地,携带飞鱼导弹的阿军军旗式攻击机立即升空。
在接受阿根廷空军KC-130H大力士型运输机的空中加油后,两机便贴着浪尖以超低空进袭。只有在50英哩处跃升执行雷达搜索并立即返回低空,在20到30英里处发射所携带的飞鱼导弹。
扩展资料:
马岛战争双方损失:
在本次战争中英方派遣兵力三万余人,船舰一百余艘,飞机三百多架,地面部队有九千余人。阿方派遣兵力六万余人,各种船舰总计三十三艘,飞机三百余架,地面部队一万余人。
经过74天激烈的战争,马岛战争双方损失在军事方面的情况如下:阿军军队死伤两千人左右,被俘一万两千余人,损失舰船十一艘,飞机报废一百余架,总耗资十亿美元以上。英军损失舰船十六艘、报废飞机三十余架,伤亡一千人左右,大约被俘二百余人,总耗资十二亿美元以上。
本次战败导致了阿根廷全国人民对加尔铁里政府彻底失望,加尔铁里甚至因此被拉下台。反观英国在精神方面并没有什么损失,本次战争反而激起了英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巩固了撒切尔夫人的政府权威,英国保守党派也因此赢得普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驻马店广视网-马岛战争历时大约多少天
英阿马岛争端的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著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du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战后阿根廷的经济严重倒退,并爆发多次经济危机.阿根廷的战败使它永远失去夺回马岛主权的机会,从此阿根廷全国上下士气低迷.
关于“*”号航母还有一件争论,那就是阿方声称“*”在马岛战争中曾被阿根廷海军“超级军旗”式攻击机发射的“飞鱼”导弹袭击并受伤一事是否可信。实际上,阿根廷在战前从法国购买了14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和9枚“飞鱼”空舰导弹,“超级军旗”攻击机经改装后每架可携带一枚“飞鱼”导弹。在1982年5月4日和5月25日,阿根廷海军借此先后击沉了英方“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与“大西洋运送者”号货船,取得了局部战场的胜利,但整个战争的天平却迅速向英国一方倾斜了,而阿方的“飞鱼”导弹仅剩
l
枚了。面对无可挽回的败局,阿根廷三军总司令决定进行最后一搏——袭击英国海军“*”号航空母舰,迫使英国人回到谈判桌上来。
阿根廷之所以把目标锁定在“*”上,不仅是因为该舰是英国海军特混舰队的核心之一,在军事上非常重要,另外还在于英国皇室的安德鲁王子当时作为“海王”直升机的飞行员正在舰上。英国海军特混舰队司令沃特伍德后来表示,如果当时阿根廷成功除掉“*”号,那么结果将是非常惨重的,甚至整个作战行动都将严重受损。5月29日,阿根廷海军和空军决定联合采取秘密行动,空军的4架A-4“天鹰”攻击机、海军的2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参与了该行动,拟定的作战计划是:由“超级军旗”率先发难,向“*”号发射最后一枚“飞鱼”空舰导弹,其后“天鹰”则沿着导弹飞行轨迹直扑“*”号,用500(约227公斤)炸弹俯冲轰炸,欲一举斩“*”之首级而后快。
*号航空母舰(4张) 1982年5月30日中午12时30分,阿根廷海、空军的攻击机群陆续从里奥格兰得机场起飞,其中亚历山罗·弗郎西斯科上尉驾驶的“超级军旗”攻击机携带着阿军仅剩的一枚“飞鱼”导弹。6架飞机爬升到7000米高度先飞到马岛以南180公里处与那里的2
架KC-130加油机会合加油,然后从东面超低空向英军舰队逼近,2架“超级军旗”在前,保持1600米间距,4架“天鹰”垫后。“超级军旗”攻击机不时抬升并通过雷达侦察目标。14时32分,当“超级军旗”第3次爬升确定目标时发现“*”号就在30公里之外,弗郎西斯科果断按下按钮,“飞鱼”导弹离机而去,先是向下方滑翔下降,随后发动机点火,贴着水面向目标飞去。“超级军旗”完成任务后返航,“天鹰”继续跟踪“飞鱼”导弹的轨迹,几秒钟后分辨出“*”号航母的轮廓,接着看见“*”号侧面冒出黑烟。这时候4架“天鹰”攻击机开足马力直扑“*”舰而去,其中2架先后被英舰的防空导弹击落,另外2架则躲过拦截飞临“*”号上空投下炸弹,并用机炮扫射,在打光所有弹药后掉头返航,顺利回到基地,整个行动耗时3小时47分。
阿方的描述经过Argentine
Airpower
in
the
Falklands
War:
An
Operational
View".
Air
and
Space
Power
Journal(Federal
Information
and
News
Dispatch,
Inc.).
2002-08-20.一文考证被认为没有证据,*号在返回英国时没有被击中过的迹象。更有人称阿方的这种说法和50年代击沉芝加哥号重巡洋舰的说法一样。
19年前的5月底,阿根廷—英国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已近尾声。面对无可挽回的败局,阿根廷三军司令决定进行一次最后攻击:袭击英国远征舰队的核心———“*”号航空母舰,希望迫使英国人回到谈判桌上来。最近,参加这次行动幸存的飞行员、23岁的空军少尉伊萨克讲述了攻击行动的经过。
1982年5月25日,我们大队又有两架飞机被击落,整个大队已损失了半数飞机。29日,上司征召志愿者参加一次秘密行动。两个最有经验的上尉报名,他们可以选择僚机驾驶员,我被乌莱塔上尉选中,我们被告知这是一次有趣的行动。当我们来到基地,才知道是要袭击“*”号。参加行动的除了空军的4架A4,还有海军的两架“超级军旗”,当时他们只剩下最后一枚“飞鱼”导弹。
30日,我们6架飞机起飞,先飞到马岛以南100海里与那里的两架C130空中加油机会合加油,然后从东面向英国舰队逼近。我们超低空飞行,以避开对方雷达。“超级军旗”不时升高通过雷达侦察目标,他们第三次爬升确定目标时距离敌舰20海里。这时他们发射了惟一的一枚“飞鱼”导弹。我从来没见过“飞鱼”发射,看见导弹在左面落下,心想没成功,导弹掉水里了。但是它飞了几米后发动机点火,贴着水面向“*”号飞去。“超级军旗”完成任务返航,我们则继续跟踪导弹的轨迹。几秒钟后我看见了“*”号的轮廓,接着看见它侧面冒出黑烟。这时,我忘记了其余3架友机,开足马力,进一步降低高度,朝前冲去。我只觉得身上发热,但是两手紧握操纵杆和加速器,无暇降低舱内温度。距敌舰7海里时觉得飞机震动,看到左面一架A4爆炸。距离剩1.5海里时又感到一次更强烈的震动,另一架A4就在离我机翼十来米处爆炸。进入射击距离,我射出200发20毫米机关炮弹,然后按下投弹钮。炸弹有12秒延时,我没有看见爆炸。我向右转,然后做着各种能够想到的躲避动作,急速离开。我通过无线电呼叫,无人应答。突然我看见一个黑点,原来是我们的A4,但不知活着的是谁。直到看见飞行员举起胳膊,露出橙色的飞行服,原来他就是我的长机驾驶员乌莱塔———全大队只有我们两人穿橙色飞行服。
伊萨克说,整个行动用了3小时47分钟,让他永生难忘。然而英国方面从来没有承认过这次攻击行动。阿根廷《民族报》的一位女编辑数年后曾在“*”号上看到当年受损处有标志牌。当年的阿根廷空军司令最近再次确认曾有这个行动。虽然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失败了,但阿根廷飞行员的勇敢一直受到人民的尊敬。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