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跳水系列赛男子3米板决赛谢思埸(三米跳水决赛)

2022-12-21 7:05:15 体育资讯 ssrunhua

谢思埸个人资料 谢思埸介绍

1、谢思埸,男,1996年3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中国跳水运动员。

2、2012年,谢思埸进入中国国家跳水队。2013年,谢思埸在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马德里站比赛上夺得个人首枚国际赛男子单人十米跳台*。2015年,*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的谢思埸便获得男子一米板*和混合全能铜牌。2017年,谢思埸摘得职业生涯首枚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单人三米板*,同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中一举夺得跳水男子团体、男子双人三米板、男子单人三米板*。2018年,谢思埸包揽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男子单人三米板与双人三米板*。2019年,谢思埸夺得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三米板单人与双人项目*。2020年10月4日,谢思埸获2020年全国跳水*赛暨东京奥运会、世界杯预选赛男子3米板决赛*。2021年,谢思埸入选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跳水项目运动员名单。

世界跳水系列赛男子3米板决赛谢思埸(三米跳水决赛) 第1张

王宗源、曹缘获得男子双人3米板*,我国还有谁取得过该项目*?

我国拿到过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的选手非常多,有秦凯、王峰、罗玉通等人。

首先,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我国的跳水选手秦凯联合王峰,靠着*的优势拿到了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的*,当时的主力是秦凯,而王峰的配合也是相当不错的,他们当时的发挥几乎是无懈可击,当时也是以*优势拿到了*。

到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在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这个项目中的主力依然是秦凯,而这一次搭档秦凯的则是罗玉通,两个人也是以非常漂亮的配合,再次强势夺冠,这也是秦凯在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这个项目中第二次拿到*了。

其次,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秦凯依然是担任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的主力队员,而秦凯这一次搭档的是另一位选手曹缘,但是两个人最终拿到的是铜牌,当时曹缘也是被很多观众痛骂,曹缘也因此成为了“罪人”,好在曹缘成功顶住了压力,在2020东京奥运会中一雪前耻。

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中,王宗源和谢思埸成为了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的主力,并且靠着*优势拿到了*,这一次也是成功一雪前耻,而曹缘则是参加了男子十米跳台,先是搭档陈艾森拿到了双人十米跳台的银牌,后来又拿到了单人十米跳台的*。

最后,我国的跳水队一直就被称为梦之队,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失误,但是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当仁不让拿到*,所以才会被称为跳水梦之队,他们的表现也是非常好的,这也成为了我国在各大体育赛事中最擅长的项目之一,每一次的奥运会最稳的就是乒乓球和跳水。

奥运粤能量|谢思埸:依旧寻找属于自己的红日

在维多利亚港,看着香港的夜色,谢思埸觉得很熟悉。2017年他也曾来到过,作为国家跳水队一员和香港队进行交流。“从这里,看着对岸的高楼和街道,会让人觉得很有生活的气息。”

时隔四年,再次访港。作为内地奥运健儿访港团的一员, 这个25岁的年轻人, 是带着三米板“双冠王”的成绩来的。

8月3日,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加冕该项目奥运*。此前,凭借和队友王宗源的完美发挥,谢思埸已经收获了一枚男子双人三米板*。

望着窗外的香港市民对他挥手致意,谢思埸也用力挥了挥手。“这两年的疫情,无论是对内地还是香港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一直很期待通关,期待能跟大家有一个交流。来到香港,大家给我们的热情,让我感觉到很温暖。”

12月4日,在香港的第二天,谢思埸站在舞台中央,和李克勤举起话筒,向伊利沙伯 体育 馆的全场观众,用自己熟悉的粤语唱了一首《红日》。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回望这个年轻人九年的夺冠之路,艰辛与汗水在歌中跌宕流淌,一首《红日》有了更为厚重的滋味。

“ 中国的 体育 精神到底是什么样,这次来香港,我们要呈现出来给大家看。而且需要去做好这个榜样,去带好这个头 。”如今,收获大满贯,这个25岁的潮汕年轻人,决心经营起自己的公司,“我要跳出训练的舒适圈,我想这样做。”

他依旧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红日。

1

好胜的跳水少年

2002年11月,刚刚入读金砂小学不到三个月的谢思埸,被前来选材的汕头跳水学校教练相中。父亲谢平忠当时问孩子,对跳水是否感兴趣,懵懂的谢思埸点了点头。就这样,谢思埸开启了他的跳水梦之旅。

“7岁,很天真的年龄,就想着今天能去训练场就玩一玩,还能偷个懒。”但肢体协调度和身体灵活度赋予他的天赋,还是让谢思埸很快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

2006年底,谢思埸被征召到广东跳水队试训;2009年,他成为广东省跳水队正式运动员。

进入省队,让这个潮汕男孩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想融入新环境,就需要改变自己。他用一年时间学会了粤语。“因为身边没有潮汕人。说潮汕话,其实对别人也是很不尊重的一点。尤其是别人不知道你是不是在讲坏话啊。”谢思埸笑着回忆。

带着一口不流利的粤语和普通话,谢思埸第一次感觉到,需要改变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了。“其实我很想融入到这个集体里面,那我就需要去改变自己。”他开始看港剧、电影,听粤语歌曲,每天听每天看。

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就跑去大一点的队员房间看。“4、5个人,挤在一起看电影,我觉得那种氛围很好,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为年幼的谢思埸在省队训练的美好记忆。

2013年,他正式进入了国家队,开启了人生中的又一次远行。“刚开始,很陌生。”身边少了省队时候的伙伴,和全国各地的队友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训练,谢思埸体会到了孤独感,也发觉到自己性格的细微变化。“他们交流的多,但我交流很少。因为我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属于只做事情的性格。所以那段时间,不太说话,我就练。”

“到了国家队,确实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很有那种孤独感的,无论是你练得再累或者怎样,虽然说有队医,还有队友,但是自己还没进入到那个状态里面。一直找不到我自己训练的那种状态。”

为了找到自己的状态,谢思埸开始拼命练习。也正是在跟孤独相处的过程中,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眼前的训练上。“国家队,有一种压迫感。”谢思埸看来,那种压迫绝非被动,而是促使大家保持着一种良性竞争的状态。“你跳得好,我要比你跳得更好。大家都是这种状态,我就觉得非常棒。”

他承认自己有属于谢思埸的好胜心。“我的目标开始浮现出来,更强烈地去确定——对,我需要这么做,我就会真正表现出来,我就要这么去做。”

17岁的谢思埸,决定在这一年,把跳水作为自己真正的事业。

“我一定要去完成人生*的一个*。”

谢思埸接受南方都市报、N视频专访。

2

“医生说我不能再跳水了,我不信”

这个*无疑是指奥运会。但通向*的*障碍之一,无疑是伤病。

如今,对于一个职业运动员而言,伤病如此普遍,似乎是每一个运动员必经的日常。但当伤病降落在具体的人身上,那仍是无法回避的困境。

2014年,谢思埸临近18岁,准备出发参加青奥会。“上午训练,下午出发。然后上午腿就断了。”由于青奥会的年龄上限是18岁,放弃这个机会,意味着中国的少了一个名额。

谢思埸做了个决定,去坐飞机,参加比赛。断了的骨头,游离到脚踝后面去的,他硬是自己把骨头往前推,“推回去,我才能走路。”

他带着骨折的腿,站上了南京的决赛场上。谢思埸没有用脚跳,他上了10米台,做了一个背立动作。随后弃权。

赛后检查,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必须要做手术,希望能把断的骨头接回去,所以在脚部打了两根钢钉,用铆钉固定肌腱、韧带。

术后脚部留下两根钢钉,让谢思埸在跳台项目跑台时难以适应地面硬度,于是他才开始专攻跳板。“恢复过程是比较难受,因为看大家都是一直在训练比赛,心里肯定会有一些不甘。”在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上,这个好强的潮汕后生,一举夺得男子1米板*,一战封王。

可正当谢思埸全力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命运又跟他开起了玩笑。2016年初,谢思埸再度受伤,无缘里约奥运会。

“脚踝又开始不行了。因为两根钢钉错位了,钉子的尾部,磨着我侧面的肉,每次走路或者是跳的时候,都会磨到我的肉。”直到疼得坚持不住,谢思埸再一次进了医院,手术为谢思埸拔掉了2枚错位的钢钉,但也意味着他需要再次停下比赛。与里约奥运会告别,然后再等四年。

“我觉得每个运动员来到国家队的目标都一样,都是想着为国家出一份力。不可能说我18岁,我就在这里耗着?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没有多少个4年,你必须每一天都去争取。”

“2017年,布达佩斯,就是我真正发力的时候。”

再次从伤病中恢复后,谢思埸终于彻底爆发。他在2017年7月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中摘得跳水男子3米板*,收获了在世界大赛中的首个奥运项目*。

“ 我腿断了,医生说我不能再练跳水了,我就是不信。 我觉得我可以,我只要先恢复起来,再看情况,然后再从中去调整,再重新制定我的计划,这样都可以。并不是说医生的一句:你不要跳水了,然后也就这样了?我性格不是这样的。”

3

带着铆钉的“双冠王”

推迟一年的2020东京奥运会,谢思埸终于等来了。从进入国家队直到走上奥运战场,是谢思埸的台下九年功。千难万苦,在此一搏。

7月28日,谢思埸搭档队友王宗源亮相东京奥运会,用一枚*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东京首秀。夺冠后,谢思埸曾扑到队医怀里流下眼泪,留给观众一个颤抖的背影。他说,这枚奥运*,自己足足等了九年。

这也是广东的第一金,祝福与喝彩纷至沓来。“但当时还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我爸还不太满意。他说,你现在是9分,还不到10分。后来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比完单人项如果拿了*,才算是十全十美。后面想一想,嗯,他的要求还比我还高啊。”

8月3日,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谢思埸以558.75分*加冕该项目奥运*。完成最后一跳从水里上来,谢思埸泪流满面地和队友王宗源拥抱,并一路哭着奔到冲澡的地方。自此,他成为了首位完成跳水男子三米板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大满贯”的选手,为中国跳水跳出了新的高度。

当天的颁奖仪式上,谢思埸边唱国歌边流泪。面对媒体的采访镜头,谢思埸的眼泪仍没有止住。他说,六天前的流泪,因为自己终于成了奥运*,而今天的眼泪,是因为自己终于在项目上实现了大满贯。

“九年,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这个时间都不短。在这九年内,我经历了低谷,还有等待、忍耐,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走过来的。那个瞬间,脑海里就闪过了很多画面,从以前骨折的那时候,一直到现在, 辛苦、汗水,都一样,好像过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地过,对。”

谢思埸终于站上了他跳水生涯的顶峰,成为了带着铆钉的“双冠王”。

4

大满贯选手要创业了

结束奥运会和全运会的这段日子,谢思埸终于有时间养伤了。

“两个大赛放在一起,其实是很消耗我身体机能的,又因为有旧伤,所以一直在养伤。”身体里的铆钉陪他站上领奖台,也将*伴随他接下来的生活。“这种影响,可能现在还年轻,所以还没有。但到老了就不知道。”他知道自己的脚很容易疲劳,比正常人的疲劳来得快。

“都说东京奥运会,会改变什么?其实我觉得,在夺冠的前9年都已经改变了。 这只是一个比赛,而真正的改变在所有的经历中。”

跳水无疑改变了谢思埸的人生,从天真懵懂的跳水少年到“双冠王”,他不后悔选择这条路。“其实我觉得 体育 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很多,不管是他身体上,还是 健康 上。其实更重要的,是 体育 能带给人的一种精神动力,就是不会因为困难而轻易说不。”

此行内地奥运健儿访问香港,他也想把自己对 体育 的理解分享给香港的市民朋友。“中国的 体育 精神到底是什么样,这次来香港,我们要呈现出来给大家看。而且需要去做好这个榜样,去带好这个头。”

11月15日,谢思埸在微博写道:“礼成”。配了一张照片,图上有一个公司名称是:汕头市牛世食品有限公司。

这是这位大满贯选手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像我现在是开了公司,然后其实也是很怕,未来的生活有一个曲线的降落,所以 我就想做一件事情,去维持我的曲线。”

有网友调侃,果然是潮汕人,骨子里还是要做生意。

“这有什么?是不是,我想这样做啊。”谢思埸也笑了,“我喜欢学习的过程,我要跳出训练的舒适圈,换一个环境,我想这样做。”

他依旧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红日。

谢思埸退役

“谢思埸退役“是东京奥运会之后的事情。

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跳水梦之队也开始了新老交替,包括施廷懋、王涵、谢思埸、陈艾森等名将在东京奥运会之后先后就退役了,队里的大量小将新人迅速顶上一队。

从2017年世锦赛、2018年的跳水世界杯和雅加达亚运会、2019年世锦赛再到如今的东京奥运会,5年来谢思埸细致打磨自己的技术,终于在东京收获了两块沉甸甸的*。

夺冠之路

东京奥运会男子跳水3米板的决赛正式落下帷幕,汕头小伙谢思埸不负众望再夺一枚*,成为本届奥运会中首名夺得“双金”的广东健儿。同时他也继是熊倪之后,第二位在单届奥运会上收获男子3米板“双料*”的选手。

几天前,谢思埸在男子双人3米板与搭档王宗源夺冠,摘得*的那一刻,他已得到彻底的释放。但当时他表示,不会休息和庆祝,因为要全力准备单人比赛。“比赛还没有结束,我们会尽力为中国队继续争取胜利。”

说起来,在男子单人3米板这个项目上,中国队在过往的六届奥运会中只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丢过一块*。今年因有谢思埸和王宗源的“双保险”,外界对于这块*颇为放心。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