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冬天会冷吗福建(福建今年的冬天冷吗?)

2022-12-14 18:10:48 体育资讯 ssrunhua

2022年冬天会冷吗?

2022年的冬天会冷到什么程度是时下很多人都有的疑问,不过根据据中国气象局预测。

2022年冬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接近往年,或者比往年偏高,虽然不排除有气温起伏,但是出现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

过年的时候偶尔会有几天低气温天气,其他时候都是比较温暖的。除了酷暑难耐的夏天一年中最为最为难熬的便是数九寒天的冬季。就网友们推测2022年预计从12月21日进入数九天开始冷,从立秋8月7日到12月份期间算是天气比较凉快。

2022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

2022年冬天预计是冷冬。

主要原因是今年“拉尼娜年”,所谓拉尼娜年就是南方的冬天偏冷概率会高于北方,这样一来就会极易发生极端性的寒冷。

想必大家都了解今年我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这主要原因就是拉尼娜造成的,而拉尼娜对全球的天气影响颇高,其中上一次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北极极地涡旋崩溃,使得大批冷空气南下,让很多人饱受极寒天气的折磨。而目前还没有走强,预计到12月份将会达到顶峰,到2022年1月才会开始减弱,这样一来今年的冬天会大概率出现冷冬。

2022年的冬天会不会很冷?

222年冬天不会很冷。

按照历法来说,是春季比较长,冬天不会出现特别漫长的情况,从温度上来说,最近几年的温度都比较温度,没有出现极寒的天气。

因此,222年不会成为最冷的一年,而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按照这种惯例来说,222年极有可能会是一个暖冬。

2022年的冬天会冷吗福建(福建今年的冬天冷吗?) 第1张

2022年冬天冷么?

2022年冬天预计是冷冬。

主要原因是今年“拉尼娜年”,所谓拉尼娜年就是南方的冬天偏冷概率会高于北方,这样一来就会极易发生极端性的寒冷。

想必大家都了解今年我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这主要原因就是拉尼娜造成的,而拉尼娜对全球的天气影响颇高,其中上一次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北极极地涡旋崩溃,使得大批冷空气南下,让很多人饱受极寒天气的折磨。而目前还没有走强,预计到12月份将会达到顶峰,到2022年1月才会开始减弱,这样一来今年的冬天会大概率出现冷冬。

2022年是暖冬还是寒冬?今年冬天会更冷吗?

预计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这是21世纪*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三重”意味着该现象持续了3年并在世界各地引发相关灾害。一般认为拉尼娜年常出现冷冬,今年的冬天会更冷吗?下面跟随金旗舰旗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键词:2022年是暖冬还是寒冬,今年冬天会更冷吗

太长不看版:今年是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会导致西北太平洋海温偏高。在台风偏少的秋冬季,会有更多台风生成。台风,会吸引北方冷空气更深地南下,所以,理论上拉尼娜现象会让我国冬天偏冷。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重要因子之一,今冬情况如何仍有待进一步监测分析。

国家气候中心新监测结果显示,进入秋季之后,拉尼娜事件在缓慢发展,预计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这是21世纪*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三重”意味着该现象持续了3年并在世界各地引发相关灾害。

拉尼娜事件对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0月9日),我国气候呈现暖干特征,拉尼娜事件是影响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拉尼娜年常出现冷冬,今年的冬天会更冷吗?

拉尼娜事件缓慢发展,预计持续至冬季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事件出现后,全球气候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异常特征。

2020/2021年冬季是这场“三重”拉尼娜事件的开端,2021/2022年冬季也出现了这一现象,因此2021年被称为双拉尼娜年。今天(10月11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进入秋季,拉尼娜事件在缓慢发展,预计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这将是21世纪*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此前介绍,拉尼娜事件主要影响大气环流,通过大气环流再进一步影响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其不会直接带来某一种具体的天气,而是对短期气候有整体的影响。

他表示,受拉尼娜事件影响严重的是北美和南美地区,对于我国的影响需要借助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多个中间过程,总体上是间接影响。就我国而言,拉尼娜事件对东南部地区的影响更加明显。

在拉尼娜年,低纬度地区的海水变冷,原有的气候系统平衡状态被打破。因此,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

秋季以来,数百气象站达到或突破高温纪录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0月9日),我国平均气温16.7℃,较常年同期偏高0.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八高。

除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华北西南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山东东部、江苏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以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均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偏高2℃~4℃。湖南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福建、新疆为第三高。全国共有679个*气象站日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安徽青阳(40.9℃)、湖北阳新(40.6℃)等321站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

今年秋季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国家气候中心供图

秋季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7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七少,呈现暖干气候特征。华北中部及福建、江西、湖南中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少八成至一倍。福建、湖南、江西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少,北京为第三少。也有降水量较常年偏多的地区,其中,西藏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多,辽宁为第三多。

今年秋季以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国家气候中心供图

全球变暖叠加拉尼娜事件,我国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拉尼娜事件对气候的影响更加复杂。一般认为,当拉尼娜事件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南旱北涝”现象。根据气象部门对拉尼娜年的气候特征统计数据,在发生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气温异常主要表现为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具体来看,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另一方面,我国冬季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不止拉尼娜事件,拉尼娜年也并不意味着必然出现冷冬。

1951年至今,赤道太平洋海域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

2022年9月,全球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图。国家气候中心供图

冬季气候大会商10月下旬开展,将提供新预测

典型的“冷冬”,如2008年和2018年,都是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偏重年份,其中就有拉尼娜事件的推动作用。2008年10月,西藏遭遇有气象资料以来范围广、强度较强的降雪天气。2018年10月,黑龙江和新疆遭受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当年11月,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多地遭遇暴雪。

与上述年份相反,2011年,拉尼娜事件在赤道太平洋海域开始加强,经气象部门评估,当年是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正常偏轻年份。此外,同样被拉尼娜事件影响的2001年、2012年、2021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偏轻年份。

去年冬天(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2℃,相较于常年同期(-3.0℃)偏低0.2℃,属于“正常略偏冷”。

需要关注的是,除了拉尼娜事件,我国冬季气候也受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影响,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作用。国家气候中心将在10月下旬开展冬季气候大会商,加强大气-海洋耦合系统的分析研判,及时提供新预测意见和服务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