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目一时间分配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卷面总分150分,单选58分,材料分析42分,作文50分。
29道单选题争取20分钟搞定(包括涂答题卡),其中,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基本上是送分题,文化素养和法律法规的难度要大一些,碰到不会的,不要空着(后面没时间让你再细细琢磨),直接凭感觉写上答案。
单选如果感觉做得不理想,不要慌张,靠大题多拿分。3道材料每道答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别急着作答,慢慢审题,注意问的什么问题,材料分析题是你可控又容易拿分的,所以要字迹工整,多维度思考问题然后再作答。
写作文前,*把答题卡、身份信息都检查一遍。至少50分钟的时间要留给写作。读完作文题目的故事或主题要求后,留5分钟的时间构思,有一个大概的框架,确定好了你要写的主题或者阐述的观点了,再动手开始写作。
2.科目二时间分配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不同学段有较大差别。
1)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分150分,单选42分,辨析32分,简答40分,材料分析36分。
简答题:简答题用10-20分钟左右。简答靠考前背诵,图图在上面给大家的电子资料里面就有。拿到考卷,先去看看简答题有没有背过的,如果有,趁热乎先写上;如果有不会的,就先空着,最后再写,写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写几个采分点。
做完简答题可以再做单选了,单选21道控制在20分钟。辨析题20分钟内。2道材料分析题每道题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中学科目二的时间比较充裕,全部回答完毕估计也会有5分钟的检查时间。
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分150分,单选40分,简答30分,材料分析40分,教学设计40分。
跟中学科目二一样,拿到试卷可以先看那3道简答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
20道单选控制在10-15分钟,2道材料分析每道20分钟,教学设计50分钟。
3)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
保教知识与能力总分150分,单选30分,简答30分,论述20分,材料分析40分,活动设计30分。
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多,单个分值大。时间也比较紧张。
拿到试卷首先还是看简答和论述,先把能背下来的写上去。这2道简答题和1道论述题,因为占的分值很大,所以尽量多展开。特别是论述题。两种题型占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10道单选题控制在10分钟以内,2道材料分析控制在40分钟(每道20分钟),活动设计控制在40分钟。
以上就是关于2021教资考生该如何分配各科考试时间的问题解答,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5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程度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4)识记者的态度
53、短时记忆的特点有哪些?
(1)时间很短,短时记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
(2)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4)操作性强
(5)易受干扰54、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5、如何通过复习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56、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3)认知策略,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的东西。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57、简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58、简述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2)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5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6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
6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习动机与任务难度有关。任务较容易,*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动机水平越低。
62、什么叫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的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表达明确的期望
(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的运用表扬
6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65、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6、如何学会有效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6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情绪状态;
(6)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主观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记得查看哦!
3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9、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40、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①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②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③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 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2、德育内容包括哪些?
(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4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44、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5、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46、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7、中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作工作
48、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贯彻要求
说服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49、简述榜样法的贯彻要求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师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50、如何运用情感陶冶法进行德育?
(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51、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如数学方法要新颖、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②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 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 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主观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记得查看哦!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